镀锌管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镀锌管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小组微生谱写美丽新村成都打造新农村升级版

发布时间:2021-01-21 15:08:19 阅读: 来源:镀锌管厂家

“小组微生”谱写美丽新村 成都打造新农村升级版

[“曾经的城乡统筹,一度出现了仅为节约土地、仅为改变农民居住方式的实践偏差,而”小组微生“正是对这些偏差的合理校正。”]  6月末,成都市新津县永商镇朱山岭的村民新居正在做最后的施工,这个小区只有29户人。新居选址还是在原来村庄的附近,被川西地区独有的“竹林盘”所环抱。除了之前破旧的房屋变成了现代化的小楼房之外,朱山岭的山水田园风光依旧。

负责这项建设的侯静说,这里将打造“田园慢村”的旅游度假区,为了保护原有的生态,没有改变这里的山水,保持了原有的田园风貌。农户也没有迁移到别的地方集中居住,仍在山水田园间住上新居。  朱山岭的新居建设摒弃了原来动辄上千户的“集中上楼”模式,在推进农村迈向现代化的同时又保持了原有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相较于原来的大集中,这一“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简称“小组微生”)成为成都美丽新村建设的新探索。  对于成都的美丽新村建设实践,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曾概括:“曾经的城乡统筹,一度出现了仅为节约土地、仅为改变农民居住方式的实践偏差,而”小组微生“正是对这些偏差的合理校正。”  成都市农委总经济师宋峰表示,成都将“小组微生”作为统筹城乡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作为保持农村特色、传承耕读文明的重要载体全域推进,受到中农办、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和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现代和传统的平衡  成都崇州市桤泉镇余花龙门子是初建于光绪年间的一个自然村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然而,经过历史风雨冲刷的老院落终将要跨进现代社会,“农民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希望享受到现代文明。”那么,如何既要消弭城乡差距,又要故园依旧?  “我们按照”修旧如旧、不大拆大建、不毁林“的原则,对道路、排水排污、公共活动场所及建筑风貌实施改造并配套公共设施,推动自然聚居点的现代化。”当地干部说,余花龙门子在改造过程中保留了所有的树木、竹林、古井、老屋,并通过打造使它们成为对游客具备吸引力的魅力元素。  不挖山、不填塘、不毁林、不改变道路渠系肌理;实现“背山、面水、进林盘”;努力让群众家有小庭院、户有小菜园;以传统院落改造和保护传承乡风民俗为重点,植入现代设施和公共服务……已成为成都新村建设的共识。  郫县安德镇安龙村是成都最先启动的“小组微生”代表之一。2013年初,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理念,安龙村在融合原有田、水、林、路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大小不等的10个组团,每个组团规模大致控制在20~30户,最多不超过50户。各组团又以院落为中心,周边耕地自然散落,大量生态林木掩映于组团间。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安龙村也看到,这里统一是青砖白墙黑瓦,颇具川西民居的建筑风貌。当地干部介绍说,建设过程中尽量保持原来的布局,很多树木还是在原来的位置,没有移植,沟渠也是依原有水系进行设计,村民们在享受到现代生活的同时没有失去田园风光。  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也是按照“小组微生”的方式来建设,整个规划主要是根据青杠树村的三条河流走向来设计,全村分为若干个村民院落组团,每栋房屋也是统一的川西民居风格,根据自有资源禀赋,该村将大力发展旅游业,争取4A景区。  邛崃市夹关镇周河扁新村也是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选址“背山面水进林盘”,尽量保留乡村记忆。周河扁聚居点位于天台山下、白沫江边,29幢极具川西民居风格的独栋小楼与山水风光充分融合,与自然相互映衬为风景。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在大邑苏家镇香林村,公馆风格民居实现恢复更新,巧妙利用苗木基地、荷塘等天然资源,借景、造景打造了社区生态公园,等等。其实,“小组微生”的目的很鲜明:体现田园风貌、体现新村风格、体现现代生活,方便农民生产生活。  “小规模聚居”就是合理控制建设规模,防止脱离农村实际、盲目求大、片面讲集中、赶农民上楼。新村规模一般100户至300户;内部每个小组团20至30户,一般不超过50户。根据一户一宅的建设政策,充分考虑各家各户的人口状况、经济承受能力,统一设计不同的户型,建设“紧凑型、低楼层、川西式”特色民居。  “组团式布局”就是充分利用林盘、水系、山林及农田,合理考虑群众生产生活半径,形成自然有机的组团布局形态。新村由几个大小不等的小聚居组团组合而成,组团间留有足够的生态距离和空间,既适当组合集中,又各自相对独立。每个新村均建有不低于400㎡标准化公共服务中心,配置综合服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不低于21项公共服务设施。  “微田园建设”是相对集中民居,规划出前庭后院,让老百姓在房前屋后和新村其他可利用空间,因地因时种植,形成“小菜园”、“小果园”,保持“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和农村风貌。  “生态化建设”则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正确处理山、水、田、林、路与民居的关系,严格保护优质耕地、保护林盘、保护田园、保护农耕文化,避免夹道建设,体现背山、面水、进林盘的乡土味道和农村特点,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不仅如此,在推动硬件建筑与传统和自然相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推进公共服务配套走向农村,真正让农民享受到现代文明,“小组微生”新村水、电、气、视、讯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青杠树村干部说,这里已经铺进了光纤到户。  成都在“小组微生”实践中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标准化建设提出了“1+21”的配套要求。伴随着新型社区或一个综合体的建设,包括文化活动室、卫生服务站、垃圾收集房、幼儿园、综合性便民服务中心、全民健身广场、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将一应俱全。  打造新农村的升级版  “不能只注重建新,照搬城市建设,那样只能算是简单的模仿。”在邛崃市农林局党组成员、农技中心主任杨建勇看来,既要使农民生产生活得到便利,又要让川西田园风貌得到保持,更不能让农村和城镇功能性差别被消除,这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大城市带大农村遇到很多挑战,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特别容易受到大城市的影响,这就是简单的在农村复制城市形态。这样就造成一个问题,“大规模的集中就会造成农村形态消失、村庄消失,农耕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而村庄和农村形态又是农耕文化的载体;第二,农民大量集中居住,如果他们没有脱离农业生产,那么其生产生活就会受到影响。”  一旦农村形态消失,农村文化将失去载体,传统耕读文明就失去了根。成都市委、市政府清醒认识到上述问题,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高度重视保护川西农村传统文化和形态,切实承担起保持耕读文明代际传递的历史责任。  “成都市按照体现田园风貌、体现新村风格、体现现代生活和方便农民生产的”三体现一方便“要求,紧密结合成都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和农民需求,制定出台新村建设指导意见和规划技术导则,积极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努力让川西田园风貌得到保持、农民生产更加便利、生活更加幸福。”宋峰说。  实际上,此前全国范围掀起的大规模新农村建设,其“拆院并院”更多的是缘于建设用地指标的增减挂钩。郭晓鸣就表示:“曾经的城乡统筹,一度出现了仅为节约土地、仅为改变农民居住方式的实践偏差,而”小组微生“正是对这些偏差的合理校正。”  显然,基于增减挂钩的目的的话,“大规模集中居住节余的土地指标就更多,带来的经济效益就更大。而且相比大规模集中,”小组微生“将带来更大的基础设施成本投入。”宋峰说,但一味追求大规模集中,将使村庄消失,优秀的乡村文化中断。  “小组微生”模式是成都在建设新村的过程中,坚持“守护乡愁”,创新探索出使农民生产生活得到便利、川西田园风貌得到保持、农村和城镇功能性差别不被消除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是符合成都实际的做法。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组负责人犹明波表示,在这场守护“乡愁”的新村建设浪潮中,成都因地制宜,以“小组微生”对新村进行了升级打造,这是成都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以产业为基础,也有政策作保障,尤其是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配套标准均达到“1+21”以上,这与国家新近发布的美丽新村21项量化指标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实践过程中,成都坚持规划先行,实现规划一盘棋。不论新建、改造和保护,都遵循“小组微生”理念,先规划后实施;市、县、乡、村四级规划覆盖率达100%;创新推行乡村规划师制度,加强对新村规划建设的指导。全市规划保护川西林盘2000个。  在推进“小组微生”的建设过程中,分类实施“建改保”。对有条件、农民有意愿集中居住的区域,引导农民新建“小组微生”新村;对不具备集中居住条件的散居院落,按“小组微生”形态和功能改造提升;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民居,严格锁定保护,列入保护的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8个,命名天府林盘示范点106个。  结合“小组微生”新村建设,成都同步实施以棚户区、城中村、老旧院落、老旧市场改造,大气雾霾、河渠污染、交通秩序、市容市貌、违法建设、农村环境治理为重点的“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动,开展风尚新美、环境秀美、生活富美创建活动,努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另外,坚持特色保护,注重农村文化传承。在“小组生微”新村建设中融入和传承传统农耕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形成浓厚的乡村文化气息,保护传统民居、林盘植被、河塘沟渠等农村形态,留住传统耕读文明的魂,为人们留下乡情乡愁。  攻坚农村改革深水区  在推进“小组微生”的过程中,关键还在于坚持改革创新,通过改革释放红利,为农村发展“造血”,加快推进新村建设。在这一方面,“小组微生”促进成都的统筹城乡改革向深水区挺进。  今年年初,郫县成为全国33个暂时调整实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有关法律规定的试点地区,青杠树村也成为郫县探索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三个试点地区之一。青杠树村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节余的269亩土地就可以入市交易。  经过土地综合整治之后,青杠树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保持川西田园风貌,又兼具现代化设施的新型农村社区。三道堰镇副镇长余文正表示,青杠树村将朝着4A景区去打造,因此,将利用节余的集体建设用地推出柏条河临河地块入市交易,引进高端酒店等发展旅游业。  在这背后,青杠树村在机制上进行了大胆创新,自主成立了青杠树村资产管理公司,该公司负责包括集体建设用地、物业等村上资产的管理和运营,另外,青杠树村还流转了村民的土地成立了粮经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村民的承包土地。  不仅如此,青杠树村还自主进行土地整理。余文正说,土地综合整治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引入社会资本,二是村民自治管理,三是政府平台公司投资。“主要是引入社会资本,实施村民自治管理。”  青杠树村委会主任钟家旭介绍说,原来全村有500多亩的集体建设用地,修集中居住区用了200多亩,节余的就还耕复垦。青杠树村推进“小组微生”,将建设用地抵押获得6000万元贷款。  郫县古城镇指路村还采取“自主筹资、自主整理、自主建设、自主发展、自主分配”的“五自”模式,村民们以确权后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共同出资100万元注册资本金(户均出资2100元),成立了集体资产管理公司,自主实施土地整理,是村民自治管理的一个代表。  在深化“小组微生”理念、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成都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农民自主原则,发挥土地综合整治、林盘整治和灾后重建项目载体作用,腾挪土地资源。引导农民成立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或合作社,自主实施土地整理,解决新村建设“主意谁来拿、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围绕产村相融发展,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社会化服务”农业共营制,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连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夯实新村建设产业基础。  在新村建设中,成都还结合实际情况推动产业发展。崇州推出了“农业共营制”更是创新了农业经营体系,为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提供可复制的经验。这一模式就是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聘请懂技术、会经营的种田能手担任职业经理人,负责合作社土地的生产经营管理,同时引导适应规模化种植的专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并打造“一站式”的农业服务超市平台。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罗必良表示,崇州试验的创新价值与启迪意义在于其三大交易装置的形成。一是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形成土地的适度集中并达成土地经营与企业家经营的合作交易装置。二是农业职业经理人市场,改善了农业的知识分工与决策经营效率。三是农业生产性服务超市,促成了农业的技术分工与生产操作效率。  郫县依托“郫县豆瓣”传统特色品牌优势,在安德镇建立了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的中国川菜产业园区,集中发展以川菜调味品为主导的产业集群。目前,园区已形成2.45平方公里项目承载能力,引进聚集产业项目103个,投资总额83亿元,建成投产企业77家,规模以上企业41家,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30家。目前,以川菜产业园为载体,形成集生产加工、商贸展销、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郫县豆瓣产业集中发展区。  7月9日,在彭州市濛阳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举办了“成昆曼直通泰国水果成都直销周”活动。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商超、批发市场、电商平台联动,同时开展直通水果直销活动,整合实体店和电商资源,让市民在第一时间感受到跨国陆路农产品直通所带来的实惠,购买到品质上乘、新鲜可口的泰国水果。  据悉,利用成昆曼国际大通道构建跨国陆路农产品直通体系,有利于加强成都及中国西部地区与泰国农产品市场的直接对接,充分发挥成昆曼国际大通道的作用和经济互补优势,丰富市场,进一步强化成都西部商贸集散中心功能,加快与泰国乃至东南亚国家的互联互通,深化农产品市场流通合作,打造成都进口农产品的集散中心地位,促进成都向国际口岸城市转型升级。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