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锌管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镀锌管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杭州一墙面石灰层里惊现宏安茶行-【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8 06:15:14 阅读: 来源:镀锌管厂家

杭州一墙面石灰层里惊现“宏安茶行”

墙面石灰层里居然隐藏着宏安茶行。

*近,杭州太庙社区的大马弄正在房屋整治。在清理弄堂进口处拱门附近时,在墙面上方隐形了三十几年的宏安茶行四个大字,又重新浮现出来。一时间,巷子里的居民都围了过来,议论纷纷。

凿出字的施工员周师傅说,当时拱门上方覆了厚厚的石灰粉,影响了整个墙面,就拿铲子去铲掉。没想到拨开粉土后,里面竟然有几个黑字。

后人还住着 曾是一家生意兴隆的茶行

中山南路商铺多,过来闲逛的人也不在少数。拐进察院前巷,就清净了许多,到底往右便是大马巷。昨天中午12点,站在巷子口往里看,马路很窄,左边是连成一排的居民房,右边是一家家独立小店。

巷深处,有几位工人在糊墙,路口的居民房刚粉刷过,墙壁雪白一片。

走出不过2米,左侧的墙面上有一扇拱门,门框上面从右到左,工整地刻着宏安茶行,像是用毛笔勾上去的。门口堆着些破旧的家具,一位大妈坐在边上洗碗。

我走上前去,询问大妈这个茶行的来历。大妈抬手往门里指指,找姓梅的一家,他们是开茶行的后代。

进拱门后从那头穿出,便看到一栋2层木质结构的房子,房柱上的红漆大体剥落了,屋顶上的黑瓦参差不齐。挤过堆满杂物的过道,来到房子的另一侧,我喊了几声梅师傅,不一会从二楼下来一个60岁左右的男子。

得知我的来意,梅师傅便讲了起来——

开茶行时,我还没有出生,知道的这些都是家里老一辈说的。

这栋木房子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我祖父母一家搬到这里的二楼,是1937年。他们跟这里的房东是旧相识,所以并不用交付房租。房东是上海人,我祖父母顺便帮他照看房子。

宏安茶行是我大姨夫许月允在1943年开办的,租用了这里的一楼,原来是一个大厅,有近200个平米。门口的拱门就是宏安茶行的正门,大厅里拦起了一个几十米长的屏风,前面接待客人,屏风后是存储和加工茶叶的地方。

那个时候龙井茶名气不大,产量也不高,所以买卖的人比较少。宏安茶行主要是收购安徽的高山茶,偶尔也进一些杭城本地茶。大姨夫许月允做生意讲信用,茶叶质量又比较好,茶行的口碑很好,在上海、江苏等地都有长期的固定客户。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大姨夫许月允就把茶行关了,他们一家人也从这里搬了出去。现在定居在南京,大姨夫许月允在几年前就去世了。

百年老房 还有一些茶行的影子

对于拱门上被铲出宏安茶行四字,梅师傅并不感到惊奇。我出生就在这里,这几个字以前我是见过的。70年代初,拱门边上塌了好几次,就用石灰加固了,一层层盖上去,这些字就被埋进去了。

梅师傅说,在宏安茶行关闭后,整个一楼就一直空着,存放一些遗留下来的茶用器具。炒茶叶的灶台跟大锅子是配套的,大概有五六对,筛茶的茶匾叠在一起,差不多有1米高。直到房子被划成公房租人后,这些器具就全部丢掉了。我只保留下6个茶盏。

说话间,我跟着梅师傅来到了楼道里的储物柜。

他解开锁,从柜深处,拉出一个布满灰尘的铁箱子。梅师傅告诉我,这是日本人当年装子弹用的,特别牢固。打开箱子,里面的东西一团一团,都被报纸裹着。梅师傅小心翼翼地从底部翻出一部分,搂抱在怀中,就带我上了二楼。

楼道又狭又暗,只能让一个人通过,踩在木板上,还不停地发出吱吱声。

梅师傅走到窗台边,摊开包着的报纸,把一只只茶盏排在桌上。我举起其中的一只,对着光线看,茶盏壁很薄,能映出盏身上的彩云图。

宏安茶行搞茶叶批发,总有大批客户上门,这几套茶盏就是给他们试茶的。梅师傅说完,还指指楼道阴暗处,摆放着的一只40公分高的缸:这石灰缸是专门存储茶叶的,也是从宏安茶行留下来的。底部放上三分之一的生石灰块,再搁茶叶在里面,色泽香味都不会改变。

梅师傅说,自从家里祖辈开过茶行后,喝茶的习惯就传了下来。这些年,只要春天新茶一上市,就会挑些好的回来,存着慢慢喝。

宏安茶行从安徽进货 那时龙井并不畅销

梅师傅告诉我,他的大姨妈今年刚90岁,身体非常健朗,依稀还记得当年的一些事情。于是,我便电话联系了梅老太。

梅老太自述——

那时候,杭城的茶行不多,数数不过几家。宏安茶行,当时还是小有名气的。不仅杭城百姓知道,而且有很多外地客户特意赶过来。

许月允刚在我们家楼下开办宏安茶行时,我并不认识他,只晓得他生意做得蛮好的,行里进进出出的人很多。相熟结婚是以后的事情了。

他是上海人,但有很多安徽朋友,茶叶大多也是靠他们进过来的。安徽的高山茶,叶子比较厚,泡了水后味道很浓,可以反复喝很多次。

那时,行里的茶叶生意,是用担来买卖的。我们一般进个50担,生意*的时候进了200担。一担大概有个百斤。

做茶叶批发,有很多种不同的价格。当时大家都用关金券来买,有六七块一斤的、有七八块一斤的,*贵的差不多是15块一斤。

*畅销的就是安徽茶,杭州本地龙井买的人比较少。每年6、7月份的采摘季,安徽茶几拨几拨连着来,跟货来的人就住在我们家二楼,等茶叶全部卖出去了,拿到钱他们才回去。行里的老买主很多,我记得有些老板都是十几担的买。零散的一两担,我们也有接,外地人喜欢的茶,经常结队推着手推车来的。

店里还招了四五个伙计,负责收记账、招呼客人、淡季时还被派出去拉拉客户。行里还有专门的厨师给大家伙烧饭,那时1块钱能买一斤猪肉,厨师的月薪是3块。

从1948年开始,关金券就一直在贬值。速度很快,不过才几个月,很多买茶叶的客人,是直接扛着装钱的麻袋上门的。

我们的茶行,生意一直不错,收入还算稳定,可就是太辛苦了,忙起来没个完。后来,大家商量了一下,就把茶行给关了。

扩展阅读:当时杭城居民饮茶习惯如何呢?

我们咨询了浙江树人大学茶文化的关剑平博士,他告诉我们,老杭城人偏爱喝浓茶,注重茶味。宏安茶行卖的是从安徽进购的茶叶,这迎合了很多人的口味,所以销量应该会很不错。

杭州龙井茶的成名较晚,就在这几十年间。浙江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也随之提高。龙井清香鲜嫩,十分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加之,栽培技术大大提高,注重品牌化的宣传,才使杭州龙井茶名扬各地。

无锡工业设计

聊城工业设计

唐山工业设计